KCAST TECHNOLOGY

浙江民企瞄准海外并购

2016-02-05


      今年以来,浙江民企在海外投资布局的动作可谓频频。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走出去”逐渐步入4.0时代,以及浙江鼓励上市公司跨境并购和兼并重组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浙商已经迈开了“抄洋路”的步伐。而相关统计也显示,浙江境外直接投资由核准改备案后,今年以来,浙江企业跨国并购项目增长明显,其中大部分主体是民营企业。

      不久前,浙企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合计逾11亿美元,拟收购美国汽车安全系统提供商KSS及德国TS道恩公司旗下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未来,均胜将借助两家公司强大的技术储备、市场开发能力,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在此之前,浙企正泰电器也刚刚出资1800万欧元拿到了西班牙一家新能源公司10%的股权,称双方将共同致力于石墨烯等新兴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均胜打造全球巨人企业

      来自宁波的浙企均胜电子,这段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它先后收购了两家总部分别位于美国和德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KSS公司和TechniSat公司的汽车业务,收购金额达到11亿美元。

      其在发布的公告中称,这一次的全球并购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尤其是在主动安全、汽车信息系统和新型中控系统方面——“借助对KSS的收购,均胜成功进入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将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的全球化布局。而TechniSat汽车业务的并购,将使均胜电子增加智能导航系统和一系列车载信息系统的竞争力,通过协同效应,为整车厂提供更加完整的HMI解决方案。”

      对此,均胜电子董事长王剑峰也表示,这次并购的两家企业都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领先企业,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未来,均胜电子将通过汽车电子、安全及功能的协同发展,努力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巨人级企业。

      然而,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一次,并不是均胜首度出海“抄洋路”。在其不算长的发展史上,并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2011年,它就已经将一家叫作普瑞的德国企业收至麾下,并因此获益匪浅。

      据悉,作为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隐形冠军”,德国普瑞拥有98项汽车电子发明专利,其主营产品电池管理系统和驾驶员控制系统的用户涵盖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等多家高端汽车生产商。彼时并购普瑞后,均胜不仅形成了电池管理系统、驾驶员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3大核心业务,销售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度跃升——数据显示,2011年,均胜电子的销售收入为33亿元,实现并购后一年,其销售收入就跃升至53亿元,到2013年,更是达到了61亿元。

 

 

正泰巨资收购促转型升级

      无独有偶。浙企正泰集团,也是海外并购市场的常客。2月,正泰宣布,以18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GRABAT公司10%股权,而后者,是一个全球性的石墨烯电池产业化平台。谈及为何要斥巨资参股这家全球知名的石墨烯公司?正泰电器副总裁王国荣表示,主要是围绕产业做考虑。“在材料领域,石墨烯+的应用堪比互联网+。未来主要将石墨烯应用于生产储能电池,作为正泰实现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切入点。”王国荣称,正泰一直在对石墨烯行业进行战略性研究。

      不难发现,从开关电器到能源互联网,近年来,正泰已经把转型的目光瞄准了做“智慧能源开发运营商”。而在转型这条路上,海外并购无疑是其重要的一招。早在2014年初,正泰就收购了德国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在法兰克福奥登市的工厂,成为首家并购德国工厂的中国光伏企业,实现了光伏组件生产国际化。而此次参股西班牙石墨烯公司,则意味着正泰将加速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微网、石墨烯储能技术以及能源管理等环节的布局。

 

收购旨在找寻转型新空间

      其实,还不仅仅是上述两家企业。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1月底,经浙江省商务厅备案的浙江企业跨国并购项目已有19个,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涉及制造业、生物医药、商务服务业等,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则成为浙企搜寻并购标的的主要区域。

      那么,眼下在浙企中,为何会兴起一股“抄洋路”热?如果说过去浙江民企“走出去”背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是最根本推动力的话,那么现在企业征战海外的直接推手,则是势在必行的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前产业转移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抢占产业链技术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知识经济日益成为内在驱动力。

      这种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引导成熟产业与过剩产能到境外寻求发展空间,不失为一条从整体上带动浙江产业升级换代的新路子。

      一组来自浙江省商务厅的数据可供佐证。据悉,从目前进行海外并购的浙企所处领域看,制造业领域的并购占到并购总额的80%。由此可见,加快兼并重组海外优质要素资源已经成为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而近年来,浙江也一直在大力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重组。

     《2015年浙商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中写到,整个“十二五”期间,浙江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9.1%,其中,民营企业是浙江对外投资合作的主力军,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4%。同时期并购项目平均在每年50个以上,并购规模占到同期对外直接投资的75%,并购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瑞典、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仅去年一年,全省以并购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为135个,同比增长92.86%,并购额5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倍,单个项目平均并购额同比上升1.38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并购项目大多数呈现运行良好的态势。

 

 

海外并购的机遇期

      事实上,对于眼下浙企们的“抄洋路”热,除了企业自身和浙江经济转型的因素外,国外的经济发展周期变化也为此提供了可能。

      一个事实是,眼下,跨境投资并购基金快速崛起,联合产业资本共同出海投资,已经成为浙企对外投资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许多跨境并购基金追逐的投资目的地,并频频爆出大单。

      去年,由浙江省工商联牵头发起,正泰集团等省内八家大型民营龙头企运营,这个属于产业投资基金类型的投资机构,规划注册资本300亿,首期募集资金50亿。一年来,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浙江七大万亿产业等浙江新热点,重点对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已经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浙民投”为代表的浙企们对“一带一路”的热情有多高?比起个例,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根据浙江省商务部门的统计,2015年,浙江对外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39.8美元,同比增长1.4倍,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44亿美元,增长3.8倍。与此同时,浙江还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3个国家级、2个省级境外合作园区。业和一家基金公司共同成立的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